文/薛媛云
小翔是小學5年級的學生,剛上小學時,他其實很喜歡學校,覺得上學對他來說很有趣。但是到了中年級後,小翔開始覺得上學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玩了,因為3-4年級的功課變多了,而且課業也變得比較難,更不用說升上5年級後,課業難度又再跳一階。
小翔曾隱約向父母透露對於課業壓力的煩惱,然而,他的父母對小翔說:「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」、「只是念書而已,哪有這麼大的壓力啊」,這些話讓小翔不想再對爸媽述說自己的煩惱,因為覺得說了也沒用。後來,學校老師發現小翔有點不太對勁,上課不專心、容易跟同學起衝突等狀況,因而跟小翔父母聯繫;但小翔又不肯跟他的父母表達困難,所以只好帶來諮商。
小五生易怒、焦慮、腹瀉 原來是壓力大
經過諮商後,發現小翔其實壓力蠻大的,且已經伴隨情緒、生理和認知反應。小翔的情緒反應有易怒(但許多時候小翔不知道為何生氣)、擔憂(擔憂又要上學或是功課寫不完)、焦慮(焦慮考試考不好怎麼辦?)等,生理反應有容易拉肚子和胃痛,認知反應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。
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有1/3的孩童可能有情緒方面的困擾;所以孩童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心理健康。其實大人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壓力。
孩子的壓力源可能有這些
●課業壓力:作業太多、功課太難、考試成績不佳、考試太多、學習跟不上、上課聽不懂等。
●人際壓力:被同學霸凌、與好朋友吵架、交不到朋友、同學講我壞話等。
●親子壓力:父母對兒童的期待、父母對於兒童管教方式過於嚴厲或是太不一致、父母吵架等。
●環境壓力:轉學、搬家、年級轉換等。
●其他壓力:「我是哥哥,要禮讓弟弟」、「我是班長,所以我的表現要好一點」等,跟角色和自我要求比較有關的壓力源。
協助孩子因應壓力有撇步
●找到壓力源:孩童因為年紀的關係有時候他們不一定知道自己壓力的來源是什麼,所以需要先協助孩童找到壓力的來源,才有辦法真正的協助孩童因應壓力。
●傾聽和保持開放的態度:孩童有時不願意說出自己的壓力或煩惱,有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害怕或擔心父母的責備或是評價,就像小翔一樣,最後就會選擇什麼都不說;只有保持開放態度,不批評,孩童才會願意把心裡的想法說出。
●適時給予的正向鼓勵:正向並具體的回饋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,且有時候只是1句「你做得很好」,對孩子來說,都是具有正向的意義。
●陪伴:陪伴孩子做一些活動,不是各做各的,而是一起做一件活動,才算是真正陪伴,如:一起去公園散步或是運動等;或是當孩子難過時,就只是陪在他身邊並給予擁抱,這樣也很好。
●培養或安排孩子各種休閒活動:最常見的是運動,運動也是最好的紓壓方式之一。
如果孩子的休閒活動的種類多,當然也不會只使用3C產品來因應壓力,如:繪畫、音樂、舞蹈、溜冰、騎腳踏車、游泳等。
●釐清是否自身的期待變成孩子的壓力:有時候孩子的壓力是大人造成的,可能無形之中給予孩子「你要考到班上前幾名才是優秀的」印象,或是某一項大人過去沒學過的樂器,希望孩子一定要學會;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壓力。
這幾年在臨床工作中,越來越多青少年(國高中生)自己主動要求父母帶他們來看身心科或是來諮商,這代表著有時候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加知道自己是需要協助的。
假設使用過上述方法過後,或者是不知道該如何使用上述方法,那麼請找專業人員來替孩子和父母解決這樣的困境。(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,本文取自國泰醫訊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