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Shutterstock
懷孕期間的產檢頻率?
懷孕期的例行性產前檢查,對於胎兒與母體的健康都很重要,依據目前理想產檢次數來看,從懷孕到生產前共約有15次,但高風險妊娠或有妊娠併發症的孕媽咪,會視情況增加產檢次數:
懷孕28週以前:約每2週一次
懷孕29至36週:約每2週一次
懷孕36週以後:每週檢查一次
公費產檢是哪些項目與內容?
全民健保所給付的產檢次數共10次,時間點落在孕期未滿17週時給付2次、未滿29週前給付2次、29週以上給付6次。
一般建議在確定懷孕後的第6週到12週間,就須進行初步產檢以估算預產期,這時主要的檢查項目以例行檢查為主。於12至19週之間,會進行第二次產檢,主要項目除了例行檢查外,也會觀察孕媽咪是否有水腫、靜脈曲張的情形,並做蛋白尿、尿糖檢查;在20週左右會提供一次超音波檢查。
之後到生產前所做的公費檢查項目也都以例行檢查為主,而例行檢查的項目則包括:問診如水腫、靜脈屈張、出血、腹痛、頭痛或痙攣等;身體檢查如身高體重、血壓、腹長(宮底高度)、胎心音與胎位;實驗室檢查如尿蛋白、尿糖等。
常見的自費產檢項目
自費產檢項目很多,但是否需要進行因人而異,常見項目如下:
絨毛膜取樣(約10-12週左右),費用估算8000-10000元。
目的:檢查胎兒是否有染色體或基因上的異常。
方式:由超音波導引,從子宮頸或腹部將細長針刺入胎盤組織,採集少量絨毛作分析。
第一期唐氏症篩檢(約11-13週又6天內),費用估算2000-3000元
目的:可篩檢出唐氏症,全年齡孕婦均可進行,尤其是高齡孕婦、有遺傳基因或曾生過染色體異常寶寶者,可以考慮。
方式:非侵入性,以照超音波與抽血來測量胎兒頸部透明袋厚度。
子癲前症篩檢(11-14週左右),費用估算2000元左右
目的:篩檢出子癲前症高風險孕媽咪,若為初產婦、高齡產婦或上一胎曾發生子癲前症者,可以考慮,也可與第一期唐氏症篩檢一起進行。
方式:抽血與超音波。
第二期母血唐氏症篩檢(15-20週又6天內),費用估算2000-3000元。
目的:與第一期唐氏症篩檢同,可檢查出唐氏症,一般建議想接受檢查的孕媽咪,可擇一來做。
方式:抽血。
羊膜穿刺(16-20週),費用估算8500-10000元間(若為高齡孕婦或篩檢高風險者,可有5000元補助)
目的:可透過胎兒染色體的組成分析,以發現唐氏症,好處是直接採取胎兒細胞,精準度高。
方式:是經由超音波導引,將細長針刺入母體肚皮與子宮壁抽取羊水,屬於侵入式檢查,有其風險。
高層次超音波(20-24週),費用估算2000-5000元
目的:檢查胎兒身體細部構造與器官、發育是否正常,解析度比一般超音波高,醫師需要時間判讀。
方式:腹部超音波。
妊娠糖尿病篩檢(24-28週),費用估算500元
目的:找出孕媽咪可能因胎兒過大而有肩難產或胎死腹中的機率,若確診為妊娠糖尿病,須配合營養諮詢或施打胰島素。
方式:喝糖水後抽血檢查。
其他自費項目如羊水基因晶片檢測、TORCH篩檢、早產風險篩檢、胎兒生理監測等,可依照孕媽咪自身的健康狀況與需求,與醫師進一步討論後再詳細了解檢查項目與費用。
產檢常見問與答
Q:在醫院產檢與在診所產檢有什麼不一樣?
其實以台灣現在的醫療水準,無論在醫院或診所所做的產檢項目與服務都差不多,且醫院能做的自費項目,大部分診所也有做,所以去哪裡產檢的差別不大。但因為生產是女性大事,自然應該選擇與自己最投緣的醫師或習慣的醫療院所,以安心又具信任感最好。
Q2:超音波看得出胎兒異常嗎?
超音波其實不是產檢的萬靈丹,每台超音波的設備與功能都不盡相同,人員操作技術也有差異,再者,會造成胎兒異常的情況很多,像是遺傳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都沒辦法靠超音波來發現的。
Q3:產檢當天有事,能提前或延後檢查嗎?
懷孕前中期的產檢想提前或延後個幾天是沒有大問題的,但有些檢查項目不建議拖太久;而懷孕後期約36週後,因為即將臨盆,或可寬限幾天,仍建議依照醫師的叮嚀準時回診較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