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早安健康/楊寧茵(社會企業「銀享全球」共同創辦人)】不老夢想125號在2019年6月8日重新開幕後,將營運分成幾個區塊:第一個是鼓勵和彰顯銀髮就業的「不老食光」,目前內外場共聘有13位55歲以上人士,最年長是69歲的綉嬌姐,她的故事其實相當勵志。
她因為50幾歲就中風,又長骨刺,有很長一段時間根本連走都不能走,只能癱在床上,是弘道台中服務處的服務個案,但在服務人員教導正確的復能觀念,並陪伴她一步步提升活動功能,如今她不但脫離被服務者的階段,而且成功變成「不老服務員」,「她的服務時間和服務內容都和其他人ㄧ樣,完全沒有打折,表現亮眼,這份工作也成了她給自己最大的肯定。」
第二個是不老夢想館的延伸,持續過去強調不老夢想的精神,但從常設展改為不定期策展,因此展覽內容經常改變,一來是增加活動的新鮮感,一來也嘗表達更多樣化的議題;同時每週一、四下午固定有真人圖書館的設計,邀請長輩來擔任「活圖書」,分享人生經驗,讓大家看到長輩的活力和能量。
▼不老夢想館的常設展覽
不老夢想館其他營運的區塊還包括:空間租借和商品販賣等。另外,為了擴大社會參與和效益,他們決定進行異業結合,邀請認同高齡就業理念的路易莎咖啡進駐,條件是路易莎咖啡必須聘僱銀髮員工,同時也讓他們的員工上銀髮相關課程,更加了解高齡者和銀髮就業,進行社會教育。這樣的異業結合吸引了許多原來沒有機會走進這個場館的人,自然而然地接觸到活躍高齡的理念並真正體會銀髮就業,因此意義重大。
不老夢想125號強調空間設計為多元化的美學休憩生活空間,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,定期辦理照顧社群活動、講座與小聚,作為區域裡專業照顧服務提供者資源聯繫交流的平臺。
▼不老夢想館125號內的商品販賣區
那在這裡工作是什麼感覺呢?我們來看看以下幾個例子。
「今天也要好好過!」逐夢永遠不嫌晚,不老夢想館一圓長輩夢想
人稱小俞哥的俞國偉是不老食光餐廳13位聘僱長輩中,唯一的男性服務員。才剛過60歲的他,多年來一直在中國經商,前兩年退休後因為母親身體微恙,他決定多花點時間住在台中陪伴母親,但陪伴的過程中,他也想找點事情做。會來到125號擔任工作人員,是個美麗的意外。原本是因為家在附近路過並進來請教關於長照的相關問題,結果意外發現自己可能有機會在這裡工作後,就積極爭取,終於如願在場館2019年6月重新開幕時,到不老食光工作。
過去主要是做貿易生意,但小俞哥原本就擅長廚藝,也喜歡自己做料理,因此問他最喜歡在這裡工作的那個部分,他立刻回答:「料理!因為有機會做好吃的料理給別人吃!」那覺得最挑戰的部分呢?「也是料理!因為有些菜色我並不熟悉,有時候還是要重新學習,或自己事先準備,畢竟這個是要給客人吃,要有一定水準!」
「其實做料理一直是我的夢想,我年輕的時候也開過餐廳,但並沒有成功,沒想到會在退休之年用這樣的方式圓夢!」
繼續看下一頁:一路工作,為生活打拚、為家庭奔忙…如今終於可以為自己而活,所以「今天也要好好過!」
以往自己當老闆,工作都是管理職,那現在做服務員還習慣嗎?「不會不習慣啊!以前都是動腦筋,現在動手,輕鬆很多呢!」小俞哥說其實心態調整好最重要,「我從軍中退伍後就一路工作,為生活打拚、為家庭奔忙,如今終於可以為自己而活!這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都非常喜歡,離家騎腳踏車只要五分鐘,萬一家中有事要回家也非常方便。」
「我們兩個星期要排七個班,一個班的時間是5.5小時;除了在這裡上班,我還要花時間陪伴媽媽,也還在社區大學學習國畫,我對這樣的生活非常滿意!能找到這份工作我覺得非常幸運,是上天最好的安排!」
▼不老夢想125號的服務生
67歲的素瑟姐是另一位不老食光服務人員。她58歲從印刷公司退休,「才在家休息兩個月就閒得發慌,想找點事做!」先經人介紹到弘道擔任據點志工,後來陸續參加過弘道舉辦的許多活動,例如第八屆不老騎士環島行,也曾經隨著彭祖包體驗團隊走遍台灣百所學校,向小朋友推廣高齡生活,甚至遠征到澎湖,對弘道的文化和服務很熟悉,因此在不老夢想館重新開幕時就被館長陳姿婷邀請到不老食光工作。
她說不老夢想館營造的工作氛圍讓他們在這裡上班,很有尊榮感,「每個進來的客人,都是一個緣分,大家就是有緣相見,一期一會,我們要好好款待他們,讓他們像在家一樣自在和舒服。」
但就像所有工作一樣,這個工作也有挑戰的地方,「當收銀員算錢比較有壓力,因為怕弄錯啊!」
活力十足、興趣廣泛的素瑟姐說,如果排班時間能再少一點就更符合她的理想生活了,「雖然我很喜歡這份工作,但我也還想花時間去做志工、時不時和朋友來個一日遊小旅行,以及花時間和家人相處。」
除了領薪水的工作人員,不老夢想館也設計成一個平臺,提供長輩志工機會來持續奉獻與進行社會參與,真人圖書館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,鍾波球先生是很受歡迎的一位真人圖書館的長輩。
93歲的鍾爺爺,從80歲開始自己學習作畫,家中貼滿了他的畫作;從小他就喜歡看人家變魔術,退休後又重拾這項興趣,並把變魔術變成自己的特色,家中有一整個房間都是他的魔術道具,放得整整齊齊,他還不斷研發,嘗試推出新的節目;此外,因為大兒子退休前是華航機師,因此他也跟著走遍大江南北,周遊世界各國,培養了收藏打火機和空酒瓶的興趣,家中櫃子滿滿都是造型新奇特殊的打火機,睡覺的床墊拉開則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空酒瓶。
腰桿挺直、說話中氣十足、滔滔不絕的鍾爺爺說道,自己長壽的祕訣就是「要活就要動」,所以他的陽台上種滿仙人掌,「這是給自己理由在作畫空檔站起來,走到陽台去照顧植物。」身體硬朗的他,每次擔任真人圖書館的時段都繳盡腦汁變出新花樣,而且帶著道具,自己步行到不老夢想館,「我的生活很充實,醒來就是想到,啊!又賺到一天!今天也要好好過!」
打破中高齡就業僵化思維,政府在銀髮就業值得思考的問題
政府目前大力推動中高齡就業的理念,有實戰經驗的陳姿婷經常受邀去各地分享和演講,站在推動的角度,她非常樂意分享,但她也看到了目前的一些挑戰,「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企業端對於中高齡就業的理解真的太貧乏,因此對他們來說,這不是一個關注和了解的人力市場,儘管人力缺乏、有職務空缺,但他們第一個想的還是僱用年輕人,不會想到中高齡者。」
陳姿婷說,大部分的企業對於人口高齡化的大勢無感,沒有考慮做相應的準備,「但只要看到台灣人口高齡少子化的大趨勢,就知道這是我們無法規避的議題,除了及早因應,真的沒有別的辦法。」
政府近年來開始重視中高齡就業,通過中高齡就業法,保障中高齡就業機會,或是在各地廣設銀髮就業站,希望提升銀髮就業率,但效果不彰。
從上述幾位中高齡者的分享,我們可以清楚看到:許多新一代的中高齡者想要持續就業,幾乎都不是像以往工作一樣,是為了擁有固定收入,更多是為了擁有生活目標。
本文摘自《全球銀力時代》/楊寧茵(社會企業「銀享全球」共同創辦人)/野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