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國民健康署統計,國內50歲以上民眾,有近1/5有蛋白質攝取不夠的問題,不僅影響行動力,更容易提早面臨肌少症危機。營養師指出,肌少症會讓人活動力降低,引發骨質疏鬆等問題,唯有多攝取優質蛋白及規律運動,才是預防不二法門。
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指出,所謂肌少症,就是骨骼肌質量流失,肌力或肌耐力下降,容易好發在熟齡族群、蛋白質攝取過低,以及缺乏運動者,不僅容易造成骨質疏鬆,甚至常會導致骨折、跌倒、長期臥床及死亡。
評估肌少症 3項指標
●
1.走路速度變慢:走不快就要有警覺。
●
2.握力:當出現拿杯子拿不穩會掉時要小心。
●
3.肌肉量變少:可用手的虎口圍小腿肚,小腿肚很壯則肌少症風險小,若是有空間就要注意肌少症風險高。
PS. (若有其中2項指標就是有肌少症,要積極預防)。
而要改善肌少症有2方法:一是運動、二是營養。應要多攝取蛋白質與維生素D,蛋白質依體重計算,每公斤要有1公克蛋白質,平均1顆蛋有7公克蛋白質,不妨適度攝取。而維生素D可預防骨鬆,也可幫助耐力型肌肉生長,對於預防跌倒很有幫助。
養肌:補充蛋白質+運動
營養師洪若樸強調,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重要成分,影響人體肌肉、骨骼、大腦組織的建構與免疫、代謝系統的運作,除了魚、肉、蛋、奶類等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外,也可以從豆漿、豆腐等黃豆製品,作為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來源。
腎功能正常者,每公斤應攝取1.2至1.5公克的蛋白質。肌少症患者以補充「高生物價蛋白質」為佳,也就是豆、魚、肉、蛋類、奶類和乳製品,可達肌肉蛋白最佳生合成效果。若是素食者,建議改吃黃豆製品,例如豆漿、豆腐、豆干;另可補充植物性「低生物價蛋白質」,包括紅豆或綠豆,補足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。
除此之外,研究證實,運動能促使肌肉蛋白合成,所以1周至少要3到5天進行阻抗性運動。若體能狀況較佳,可至健身房,由專業教練或物理治療師指導,進行適當的阻力訓練。
不過,熟齡族要上健身房重訓恐是負擔。因此建議,可先利用裝滿水的小型寶特瓶當作啞鈴,用舉啞鈴的動作練負重,或是坐著用腳掌去蹬牆、對牆壁做伏地挺身的動作,也可使用彈力帶運動等,均有阻抗性運動效果。
留言列表